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波范围更广、强度更强的高温过程已经到来,今天正是这轮高温最鼎盛时段。

浙江又见一大片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网络截图

杭州市气象台7月16日9时15分发布主城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今天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和滨江区大部分街道最高气温可达38℃左右,请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每年夏天,高温都是显眼包,最近我国很多北方地区都出现了往年同期少见的高温天气。昨天,“网友怀疑气象部门刻意不报40℃”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对此,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特聘专家朱定真表示:“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地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实际气温达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我们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

但是为什么预报的气温跟大家的感觉不一样?

“因为气象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天气预报发布气温的标准是离地面1.5米、不受太阳光直射、通风环境下百叶箱中的温度。为什么要用百叶箱?因为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全球要用同样的标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这样才能进行对比。”朱定真说。

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而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其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比如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此外,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浅、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甚至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西湖边 里尔 摄

本周日(7月20日),我们就将进入三伏。今年的三伏是近十年来首个短版三伏,三伏的时间看似压缩了,但从前期我们经历了这几场高温过程来看,这热度一点儿都没“缩水”。

过去一个月(6月15日~7月14日)中,杭州主城区高温日数达16天,其中连续12天最高气温超过35℃,在6月26日~7月7日。

好在眼下这波高温持续不了多久。

明天,受到切变(指风向突变)线发展的影响,杭州上空云量增多,午后雷阵雨条件转好,气温也会略有降低,主城区最高气温在36℃左右;而从后天开始,随着高空槽东移及洋面上热带低压系统的活动,杭州都将多阵雨、雷雨天气,气温进一步降低,最高气温在33~35℃。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未来一段时间高温并不凶猛,但就体感来说,还远达不到大家心目中凉爽的程度。反之,由于偏东气流以及雨水使空气湿度增加,体感潮湿闷热且不利于体表排汗,也会引发中暑等一系列疾病,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