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将尽,马上要进入六月密集的考试季,高考中考接踵而至,书桌前堆满习题册的孩子们,却愈发焦虑。


家长群里每天都在刷屏:"单词背了就忘"" 刚讲过的题型转眼又不会 ""孩子最近总说脑袋像塞满浆糊"……

临近中高考的冲刺阶段,记忆力突然 "掉线" 成了家长们最揪心的难题。


今天我们请来仲泰医圣堂的内科专家薛文君,为大家讲讲青少年记忆力调理的中医妙招,从根源上解决孩子学习时的“记性差”难题。



以下内容,为薛文君口述,笔者记录整理。



01


上周五门诊,有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初三学生,说孩子上课总走神,刚背的单词转眼就忘。


我给他号脉时发现,脉像琴弦一样绷得紧 —— 这是长期思虑过度伤了脾胃。


中医讲 "脾胃为后天之本",就像家里的粮仓,吃进去的饭能不能化成气血滋养大脑,全靠脾胃运化。现在孩子早上啃个面包就上学,中午仓促对付,晚上又熬夜刷题,脾胃每天都在 "加班受累"。时间长了气血跟不上,大脑就像缺了肥料的庄稼,自然长得不旺。



再说睡眠,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晚睡一会儿没关系,其实夜里 11 点到凌晨 3 点,正是肝胆经当令、身体修复的黄金时间。你看那些长期睡不好的孩子,眼皮底下总泛青黑,背书时眼神都发飘。


中医说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优质睡眠能让肾精好好收藏,就像给大脑 "充电"。要是总熬夜,肾精就像漏了底的水桶,怎么补都不够,慢慢就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还有个常见的问题叫 "心肾不交"。有些孩子白天想题想破头,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还净做梦,这就是心火太旺、肾水不足,好比锅里的水烧干了,火还在底下猛烧。时间长了,大脑就像被烟雾熏着,自然昏昏沉沉记不住事。



02



不过各位家长也不用慌,不管是吃不好还是睡不好,中医里早有成熟的好方法。


先说“吃不好”。碰到刚开始有脾胃虚弱迹象的孩子,比如吃饭不香、总喊累、脸色发黄,我常推荐归脾丸。


这方子就像给脾胃请了个 "保姆":党参、白术负责把脾胃的 "工作效率" 提起来,当归、龙眼肉专门给身体补血,茯苓、远志还能让心神安定下来。前阵子有个高一学生,吃了四周后,妈妈说孩子放学回家主动喊饿,早上背书也快了不少 —— 这就是脾胃好了,气血足了,大脑有劲儿了。



再说“睡不好”。有些用脑过度的孩子,躺下半小时睡不着,睡着后一点动静就醒,还老是做梦,我会用孔圣枕中丸。这里面的石菖蒲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心窍让脑子清亮起来;远志则像个安抚师,让兴奋的神经放松下来。


有个初二女生,用了两周后,妈妈反馈说以前早上喊十次都起不来,现在能自己按时起床了,上课注意力也集中了,这就是睡眠质量提高了,大脑得到了充分休息。



对于那些已经有点神经衰弱的孩子,比如整天头晕耳鸣、健忘得厉害,不得已才会用健脑丸或健脑补肾丸。这些药里有温补的成分,就像给身体打了个 "加强补丁",但一定要记住 "短期使用"。我常跟家长说,这药就像冬天的棉袄,天暖和了就得脱,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长期用可能会影响身体的 "自然生长节奏",儿童更是要慎用。



03



作为大夫,我常跟家长和孩子们说,记忆力这事,从来不是单靠吃药就能解决的。


平时学习时,每过一个半小时就出去晒晒太阳、活动活动,让大脑也歇口气;吃饭别总吃甜的、油的,多吃点全谷物、蔬菜水果,给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每周抽几天跑跑步、跳跳绳,出出汗,让身体的气血活起来,大脑也会更灵光。



其实啊,中医调理记忆力,说白了就是帮身体找回平衡:让脾胃好好工作,让睡眠充足安稳,让心肾和谐共处。就像家里的家具摆顺了,屋子自然敞亮;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了,记忆力自然就会好起来。


最后,愿每位考生都能以最佳状态奔赴考场,执笔从容,落笔生花,在考场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预约



本文编辑 | 半夏 文案选取 | 子乔

图片网络

部分图文选自网络,无法证实出处

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