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城管执法局“美丽庭院”行动近日再升级,将生态建设与医疗康养深度融合。 沈阳市城管执法局供图

沈阳市城管执法局“美丽庭院”行动近日再升级,将生态建设与医疗康养深度融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创新打造“医疗疗愈花园”,探索“绿色康复”新模式。

绿化理念悄然转身

守护动力自然生长

以往,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数据是核心追求,城市从“黄土地”变成了“绿世界”。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绿色的需求已从“有没有”悄然转向“合不合心意”。有人想要孩子能奔跑的草坪,有人需要老人能歇脚的树荫,还有人希望种上能结果的果树。为此,市城管执法局创新美丽庭院规划思路,推动建设理念升级,不再追求“一刀切”的绿化标准,而是聚焦“定制化”的个性需求,让绿色真正“长”在市民心坎上。

“美丽庭院”建设通过定制化方案,绿色从“视觉景观”变为“生活伙伴”。市民对绿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保护绿化成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绿化成果的可持续性得到了最坚实的保障。从追求“量”的积累到注重“质”的提升,从满足共性需求到回应个性期待,沈阳市美丽庭院建设的升级,正是城市治理理念向“以人为本”深化的缩影。

创新打造“医疗疗愈花园”

探索“绿色康复”新模式

市城管执法局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创新打造“医疗疗愈花园”,探索“绿色康复”新模式。此次改造突破传统绿化概念,开创性地将“生态疗愈”理念融入医疗空间:古树复壮工程:运用先进技术对院内百年暴马丁香进行科学养护,使其成为“生命之树”,象征医患共同抗击疾病的顽强精神。芳香疗法矩阵:精选百合、薰衣草、薄荷等具有临床疗愈功效的植物,形成“自然药圃”,通过香气调节患者情绪、改善睡眠,辅助康复治疗。八段锦生态课堂:在花园中开设“绿色康复课程”,让患者在大自然中练习传统养生功法,实现“环境—心理—生理”三重疗愈。

项目联合园林、医疗、心理学专家团队,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临床数据跟踪,对患者康复速度、心理状态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验证环境疗愈效果。标准化建设指南,总结“疗愈花园”设计经验,为医院美丽庭院建设提供可复制方案。据了解,这一创新实践具有多重示范价值,推动“美丽庭院”从景观功能向公共服务功能升级,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价值。患者张先生表示:“这样定制化的芳香疗愈庭院,给我们康复增强了信心。”

市城管执法局“美丽庭院”专班负责人表示,当每一片绿色都贴近人心,城市的生态之美,才能真正转化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本报记者 赫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