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辰辰 通讯员 陈胜伟
“千里归途,心火不熄。十二天,二十余城,九百公里……如今,轻舟确已过万重山。” 7月9日,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段话的,是浙江农林大学2024级林学专业中加班的学生陈子雍。
半个月前,他完成了一项“壮举”——独自骑行自行车,历时12天,跨越900多公里,从杭州临安的校园一路骑回了山东泰安肥城的家。

期末考结束前夕,一个念头在陈子雍心中萌发:“以前高中离家近常骑车,现在大学离家900多公里,能不能也骑回去?”这个寒假就曾有过的想法,在家人朋友的支持和提醒下,最终化为行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趁着年轻,就应该挑战自己!”带着这份决心,加上学校统一购买的意外保险和手机导航带来的信心,陈子雍开始了周密准备。
他用兼职攒下的800元购置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并参照“骑行攻略”,备齐了从帐篷睡袋、冲锋衣、骑行裤,到打气筒、补胎工具、急救包、压缩饼干,以及保障电子设备供电的太阳能板、充电宝等一应物资。
6月24日,完成期末考试的陈子雍从浙江农林大学临安校区出发,踏上了漫漫归途。据他回忆,为了避免正午的烈日,他选择了清晨和傍晚多骑行,尽可能避免中午最热的时候骑行。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天气如果还不错,他就选择路边就地搭个帐篷“安营扎寨”,如果实在太热或者下起大雨,他就会就近找一个便宜的青年旅社度过一晚。
这一路,绝非坦途。他在朋友圈记录下艰辛:“烈日曾以四十度的高温炙烤大地,也炙烤着我的意志……雷电交加、暴雨滂沱时,雨水模糊视线,寒意透骨,前路泥泞。身体的疲惫一次次抵达极限。”漫长的陡坡更是对体能的极大考验。

然而,旅途更深的烙印是无处不在的温情。陈子雍感慨:“这趟旅程遇到太多太多的好人了,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之一。”一位东北大哥得知他骑行千里回家,特意下车塞给他两瓶饮料并鼓励:“每个人都有梦想,加油!”主动为他烧开水的阿姨,在高邮湖偶遇并赠水的环游中国大哥……这些陌生人的善意,成为支撑他前行的暖流。
途中也不乏诗意时刻。骑行至太湖边,铺上防潮垫小憩,“湖水拍岸声、远处车流声、凉爽的湖风、树上的虫鸣”交织,让他卸下疲惫,在垂柳的斑驳光影中安然入眠。
7月5日,历经12天的风雨兼程,车轮终于丈量完900公里的地图距离,陈子雍安全抵达泰安肥城家门口。全程自行车相关之旅花费约2000元。
回望这趟“千里走单骑”,陈子雍在日记中写道:“拂去征尘,疲惫入骨,心底却涌动着清澈的少年意气。九百公里风尘,不曾磨灭灵魂的棱角,反而将其擦亮。它提醒我:纵使千帆过尽,那个渴望探索、无畏前行的少年,依然立于心之船头。长路尽头,总有未被驯服的风景与未被征服的自己,在等待下一次启程。”
这趟用汗水与毅力完成的归途,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穿越,更是一次内心的淬炼与成长,生动诠释了当代青年敢于追梦、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