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的档案,记录着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建立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8件珍贵档案,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铭记与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文件:中共中央致周恩来的指示电
1936年12月21日,周恩来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共中央的指示电。在这封指示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抗日”,其次便是“和平”,体现了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态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心,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起来。在这一旗帜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开始了中国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民族革命战争。【全文】

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起草过程稿
围绕着如何进行抗日战争的问题,国共两党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1937年9月6日出版的《解放》第一卷第十五期刊登了这样一份决定——《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这份重要决定形成于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日后抗战的战略和方向。【全文】

手迹: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
在全民族抗战进行数月后,“速胜论”“亡国论”等错误观点流传开来。毛泽东在条件简陋的窑洞中,经过八天九夜的呕心沥血,写下了一篇分析和指导抗日战争、长达5万余字的重要军事著作——《论持久战》,并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进行了长达9天的讲演。《论持久战》一经发出,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彷徨无助的国人带来了希望,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1965年9月4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叶剑英元帅写下《重读〈论持久战〉》,深情回顾了抗战时期的艰辛岁月。“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是来自重读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的慨叹。【全文】

书籍:重庆新华日报馆出版的《论新阶段》
1938年12月,重庆新华日报馆出版了毛泽东的《论新阶段》单行本。《论新阶段》是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这次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正确路线,基本上克服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制定了党领导抗战的全面战略规划,统一了全党思想,为党领导抗战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文】

手迹: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题词
1941年冬,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不仅成为当时即将在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共中央党校的校训,一直延续至今。【全文】

手迹:毛泽东致欧阳山信
1942年4月9日,毛泽东给时任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主任的欧阳山回了一封信。此前,欧阳山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建议,党迫切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文艺政策来指导文艺工作。这一想法恰恰与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于文艺工作的思考相契合。于是,毛泽东便给欧阳山回信,想与其面谈。在这次面谈中,毛泽东提到了党中央即将召开一次文艺座谈会。而这次文艺座谈会,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全文】

手迹:毛泽东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修改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六届七中全会。六届七中全会原本打算开两个月,但由于时局的发展,最终断断续续开了11个月,先后召开了8次全体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中央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这次全会上讨论并通过的,这次会议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充足的准备。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紧密团结,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继续奋斗前进。【全文】

手迹:陈云在党的七大上的发言稿
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空前伟大的会议,它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正确地总结了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制定了党的路线,确定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团结一致,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后来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全文】

资料来源:《印记——档案中的百年党史》
专家审核:曾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图文编辑:代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