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到没有,最近10年,中山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一轮大转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最近在北京举行,时隔10年再次召开,会议重磅宣布: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这句话,说的也正是中山城市发展起伏的历程。

在村镇工业园全面开花的1.0阶段,和房地产大举进驻的2.0阶段,中山一方面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常住人口20年暴增近一倍、城镇化率飙升至全国前列的景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城市开发失序,土地开发强度逼近40%,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加速了土地等资源要素供给的失衡。加之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没能及时升级,中山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已经不足。传统产业更是因为缺乏城市中各类资源要素的支撑,错过了宝贵的转型期,让中山一度被其他城市超越。

产业和城市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城市高速扩张的时代即将终结,只有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和方式,产和城才可能齐头并进,城市也将升格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给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提出了六个关键词——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

而中山这一轮面向存量提质增效的3.0大转型,就是奔着这“六边形战士”去的。

比如,在建设创新城市方面,中山力推“工改”,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甚至把商住用地转为工业用地,为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腾出了超过4.8万亩空间,来培育新质生产力。

又比如,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中山拉起大交通建设,深中通道直通深圳,南中城际直接修进中山主城区。生活性服务业也迎来了爆发,引入了盒马、山姆两大顶流商超,大型游乐园项目也一一兑现。

另外,在建设韧性城市方面,中山翻新老旧管线、限制超高层建筑,还利用河网和公园体系建设“海绵城市”、应对内涝,让城市更安全可靠。

10年间,从暴露问题到应对问题,中山正在变好,但仍需要一个过程。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正式加入了大湾区的核心板块,就更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城市形象和综合承载能力。中山有这么好的底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能够“凤凰涅槃”。

出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

策划:张培发

脚本/出镜/剪辑:陈少宏

摄像:李姗

【作者】 陈少宏;李姗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