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记者从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获悉,今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208辆次,同比增长188.9%,发运货物货值1.4亿元,同比增长224.5%;TIR中国车发运量延续一季度态势,保持全国首位。
近日,满载医疗器械等货物的TIR国际运输车辆在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完成报关、验收等通关环节后,启程前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预计8天后货物将抵达客商手中。实际上,现在平均每天至少有一辆TIR运输车辆从上合示范区出发,驶向俄罗斯或中亚地区。

TIR即《国际公路运输条约》,悬挂蓝白相间TIR标识牌的运输车辆,凭一张单据便可在同样实施TIR公约的70多个缔约国(方)间通行,只需要接受始发地和目的地国家海关查验,途经国一般情况下不再开箱查验,极大地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我们设置TIR业务专岗,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不断优化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目前车辆从入场到放行,最快可在半小时内完成全部手续。”胶州海关副关长宋涛表示,将通过与沿边口岸和内陆物流枢纽建立联系配合机制,持续拓展TIR辐射范围,助力开展TIR新模式,不断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得益于“一证到底,全程不换车不倒装”的高效通关机制和系列便利化举措,在欧亚大陆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青岛制造”通过TIR运输实现降本增效,提高国际竞争力。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开通中俄、中吉乌、中哈等4条TIR国际道路线路,初步形成国际公路运输区域枢纽。累计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500车次,总货值超3.41亿元,运输品类由4类增加至40类,包括食品、机械、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为1000余家进出口企业提供了安全、稳定、便捷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一部部长臧元奇表示,将依托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上合示范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载体,在提高现有线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TIR国际道路运输新线路,与海关建立联动机制,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生态体系,为“丝路电商”搭建出口新通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珊 王萌 通讯员 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