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文旅消费市场迎来全面复苏。文旅部联合各地启动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计划举办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活动,并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覆盖亲子游、研学游、避暑游等多元化需求。与此同时,广东、宁夏、成都等地通过夜间经济、特色品牌和场景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市场注入新动能。
一、全国性消费季统筹暑期文旅资源
文旅部主导的消费季活动成为暑期市场核心引擎。本次消费季通过三大抓手提升行业规范性及活力:一是严格监管包价旅游产品,重点打击无证经营、随意转团等违规行为;二是通过消费券、门票折扣等补贴形式降低游客成本,如广东银联联合3万家商户推出满减优惠,携程上线景区门票7折活动;三是推动跨区域联动,例如四川提出支持文旅企业上市,广东清远发布“15分钟夜经济地图”,整合景区、餐饮、商圈资源形成消费闭环。
地方活动与全国政策形成共振效应。以广东为例,暑期围绕“粤夜粤美”主题开展六大夜间消费活动超200场,涵盖夜市、夜游、夜秀等场景。清远市推出“夜清远秀北江”项目,结合长隆森林王国等景区住宿优惠,激活亲子游市场;宁夏则通过“宁字号”品牌矩阵,将非遗工坊、黄河宿集等乡村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带动农产品溢价和村民增收。
二、地方特色品牌驱动文旅价值升级
地方文旅品牌创新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宁夏打造的六大“宁字号”品牌,从生态、美食、非遗等多维度挖掘乡村价值。例如“宁遗百坊”将贺兰砚雕刻、剪纸等非遗技艺转化为体验工坊,开发出岩画拓印香囊等文创产品,带动传承人年均增收3.6万元;“宁韵百宿”改造黄河沿岸农房为主题民宿,保留土坯房外观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入住率与租金同步提升。这种“旧壳新魂”的模式,实现了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场景赋能重塑城市文旅吸引力。成都高新区以“哪吒”IP为核心,在交子大道打造裸眼3D、光影艺术展等科技体验场景,吸引国际游客参与;广东“粤夏海岛音乐会”结合滨海旅游资源,推出跳岛旅游线路,推动暑期客流向非传统景区扩散。此类创新不仅提升消费体验,更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餐饮、购物等二次消费,形成“流量-留量-增量”的良性循环。
暑期文旅市场的活跃度印证了政策与市场的协同效应。从全国性消费季的资源统筹,到地方特色品牌的深度挖掘,行业正通过标准化监管与个性化供给的双向发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未来,如何将短期消费刺激转化为长期产业动能,仍需在基础设施完善、业态融合创新等方面持续突破。
本文源自金融界